找到相关内容722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禅教融合、诸宗合一,要求佛教回到世间,参与辅助王政上去,并在理论上来证明僧尼参与世间生活的必要性。他说,“文殊以理印行,差别之义不亏;普贤以行严理,根本之门靡废。本末一际,凡圣同源,不坏俗而标真,不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王雷泉:佛教教育的目的、方法及前瞻

    (四)方法:以不二法门活用教学方法 《维摩经·观众生品》:“无住则无本。文殊师利!从无住本立一切法。”佛教教育的宗极是度脱一切众生,故须从众生的...

    王雷泉 (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773263.html
  • 菅野博史:《法华经》与宗教间的对话

    法华经》安乐行品的开头,文殊菩萨问释尊:“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,云何能说是经”,释尊回答:“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,当安住四法”,并顺次说明了四法的内容。此四法即四安乐行。 ...

    菅野博史 (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、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所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3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梭罗修多罗国之德铠王之子。原名寂铠。幼学诸艺及文殊师利成就法,于那烂陀寺入胜天门下出家,并改名寂天。在那烂陀寺秘著《大乘集菩萨学论》,即《学处要集》:《菩提行经》、《入菩萨行》,《诸经要集》。曾经说:“如果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王政与佛法——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

    王政与佛法——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  陈华  页次:53--70  东方宗教研究第二期(1988年9月) 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北朝至隋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鼎盛的一个时代,由于帝王至庶民  对佛教热烈的信仰与支持,大量的佛经...

    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373401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2)

    授盛京宝胜寺掌印喇嘛。译经集二部二卷。  白伞盖仪轨经注一卷(满汉蒙藏四体文合刻)  右一部一卷今见在。  班禅额尔德尼于乾隆四十五年纂《威德金刚怖畏佛成就法汇易知观诵仪轨文殊慧严大宝聚经》一卷。  吉祥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573409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working and cultivating   文殊一行三昧,当亦运水挑柴无非佛法,则非行非坐三昧,功果现成,有缘人不可不警而自策也。  禅是佛心(经教是佛语);佛心,悲智双运。真修内明禅行三昧,工夫到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

    要对治与断除的,所以前六识在如来藏人看来似乎也要被断除,如此解脱后(前六识都已被断除)的生命主体问题也是要解决的。如经中云:“尔时央掘魔罗,复说偈言。文殊亦如是,修习极空寂,常作空思惟,破坏一切法。...

    慧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7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重要的大小乘经、论及传记。其中大乘经有:《金光明经》、《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》等,大乘论有:《起信论》、《十八空论》、《佛性论》、《遗教经论》、《显识论》、《涅槃经本无今有偈论》、《涅槃经如意珠偈解旨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

    基本原则。如《大宝积经》卷116:“如人学射,久习则巧。后虽无心,以久习故,箭发皆中。”同样的比喻,还见于《大般若经》卷575、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下、《文殊所说般若经》、《修行道地经》卷5等。禅宗屡屡揭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673660.html